宁夏承李记酒坊有限公司
www.CLJJF.com
历久弥新 |《红高粱》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承李记”将古法酿酒带回身边
来源: | 作者:pmoc47de3转自 《然周刊》 新宁夏网 2020年6月8号 | 发布时间: 2020-06-09 | 881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968日,“承李记传统古法酿酒”技艺被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授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到今天,刚好一周年。          

中国酿酒历史悠久,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我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酒的记载,从《诗经》到《红楼梦》,三千余年的文学和历史著作中,几乎都离不开酒。

 

在银川镇北堡西部影城,有一行非常醒目的大字“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1988年,拍摄于宁夏银川镇北堡的电影《红高粱》获得第三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作为中国和亚洲第一部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作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欧美、亚洲电影界,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部电影后来在国内也获得了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关于《红高粱》这部电影,除了人们对影片获奖的关注,高粱酿好酒的认知也再一次深深的印刻在人们的印象里。高粱是酿造白酒的主要原料,以高粱酿造白酒,我国独步世界,久享盛名。高粱白酒以其色、香、味和风格展现了我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

红高粱、黄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在这里交相辉映,演绎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宁夏承李记酒坊。

修好人道,做好酒道,再悟尘世之道

以道御人,以酒弘道

以善养德 ,以德培道

方可窥天地之道,得以圆满

承李记——造酒有道  唯诚可传

 

酿酒人沉一颗匠心,传承近200年的承李记传统古法酿酒技艺,却依旧历久弥新。固态造酒,地缸发酵,多曲重酿,不上釉陶坛陈储,做曲、发酵、上甄几十道工序最终才会化作琼浆,这些全都承载了李家近二百年的酿酒精华,在青丝白发的世代齿轮之下,一颗高粱的旅程不仅仅是两百年。

 

传统古法纯粮酿酒是李家传承的古法制曲、酿造、烧锅的系列酿酒技艺。主要包含 “古法制曲” 、“干、水精选”、“一碾三筛”、“曲、酿相合”、“多曲重酵”、“一曲一蒸”、“出锅有香”等7方面特殊的工艺。

          

  李氏家谱传承的“造酒有道,唯诚可传”,“得道者贵为水谷精华,失诚者则为糟粕腐汁”等朴素的技艺理念和道德标准,为造酒的代代相传奠定了文化基础。经历社会重大变革仍能传承至今,显示了李家纯粮酿造历史文化积淀的强大生命力。


据家谱考证,李家传承的古法纯粮酿酒技艺,约始于清道光年间。历经清朝、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阶段,在大规模的工业化造酒的今天,古法纯粮酿酒明显的原生态以及家族记录传承的酿酒资料,为酿造出优质的纯粮原浆白酒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李家酿酒,传承五代至今,酒能达到“出锅便有香,适温即可饮”的品质。李家酿酒,追求艺的至臻,传承术的严谨。从出锅的酒质清香甘冽,到陈酿绵甜醇厚而不失其本性初韵,李家烧酒是酒道、人品、技艺和时光的载体。当传统的白酒变成酒精和各类化工产品的勾兑品时,“酒是粮食精华”尤显珍贵。

承李记——传统古法 当代市场 完美融合


谈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众更多想到的是如何保护,加以传承以及怎么更好发展,像擀毡、刺绣、雕刻、石匠、木匠、锔匠等等,这样一些传统的古老技艺已濒临失传。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项目的技艺已逐步被科技所取代,但也有些项目由于独特的手工技艺就显得弥足珍贵,而使其顺应时代,与市场接轨才是最好的传承和发展,承李记古法酿酒如今便已做到。 

承李记——百年积淀  情怀依旧

 

“酒品既人品”承李记传统古法酿酒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其始终坚持“造酒有道,唯诚可传”。通过王兴中先生的作品可见其对中国传统白酒文化的理解以及其对酿造一杯“真正传统粮食酒”的执着。

谢谢您的关注